大奇至美,以艺通心。此次大展共呈现60余件徐悲鸿的真迹作品,从国画、油画、书法、素描等不同角度出发,带领观众走近“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的艺术世界。

此次展览根据徐悲鸿不同的绘画题材划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典守精粹、林籁泉韵、中国精神、传神毕现。

01

典守精粹


徐悲鸿从小接受中国传统儒家经典的教育,他在《徐悲鸿自述》中说:“九岁既毕四书,及《诗》《书》《易》《礼》,乃及《左氏传》。”徐悲鸿不仅继承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后来还将深刻的思考融入艺术创作当中。他曾塑造过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物,还时常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这些作品借古喻今,充分体现出徐悲鸿对中华传统经典的继承和发扬。

本单元展出的《孔子讲学》《国殇》《钟馗》等画作,是徐悲鸿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典故、传说寓言和民间故事绘制的艺术作品,他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热情,从古典题材中挖掘中华民族之精神,激发着人们的良知、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并融合了西方艺术之精髓,赋予典故中的人物和场景以全新的面貌。这些作品自诞生起就与社会时代产生强烈共鸣,一直影响至今。

undefined

▲ 展厅实景


undefined

《孔子讲学》 109x113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undefined

《国殇》 107x62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02

林籁泉韵


纵观徐悲鸿一生,曾数次迫于情感、战争等原因而长时间远离家庭和故国,唯有画中世界,始终是他最好的精神寄寓。他常借助动物、花鸟、蔬果等题材,以富有寓意的诗歌或题跋、简逸的笔墨形式和闲适安静的内容,抒发个人情绪。本单元展出的《双喜图》《枇杷》和《桂林山水》等花鸟风景作品,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相比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恢弘巨制,本单元的作品更具诗情画意,笔墨上也更为自由,这不禁令人慨叹,徐悲鸿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undefined
▲ 展厅实景


undefined

《日暮依修竹》 100x31cm 1944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undefined

《双饮马》 78x58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03

中国精神


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重重磨难,面对困难时局,徐悲鸿以满腔爱国之情,融汇中西美术技法,创作出大量极具时代特征与爱国主义情结的艺术精品,如《奔马》《壮烈之回忆》《巴之贫妇》等中国画。这批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坚忍不拔之毅力和威武不屈之精神,又隐晦地表达了徐悲鸿对民族存亡的忧愤之情。特别是他笔下昂扬驰骋的奔马,驰誉中外,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奋勇直前的一面。还有徐悲鸿画中飞跃的鹰,亦或是屹立风雨之中的晨鸡,都给人饱满的生机和力量,传达了画家本人对革命必将胜利的美好祝愿。这种融于画作之中,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正是徐悲鸿“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undefined

▲ 展厅实景


undefined

《奔马》 101x62cm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04

传神毕现


徐悲鸿在《画范》序中提出了绘画创作的“新七法”,分别是:位置得宜、 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虽然“新七法”是针对人物画的要求而提出的,但是从画理来说, 也适用于山水、花鸟等题材。多年的留学生涯使徐悲鸿有机会研究和吸收西方写实的造型体系,使他有一个要让中西艺术融合的愿望和明晰的思路。

本单元展出的《徐悲鸿自画像》《箫声》《马夫与马》等作品都体现出他坚定地践行这一绘画创作主张,作品既具写实之真又有意境之美,创造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的视觉典范。

▲ 展厅实景


undefined

《老妇人像》 34x26cm  1922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undefined

《徐夫人像》 67x54cm 194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05

艺术家简介


undefined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7年,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并与厉麟似等联合发起创立了中意文化协会。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undefined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徐悲鸿是中国少有的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画家,也是最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中国画变得别开生面。

undefined

徐悲鸿作品


徐悲鸿为美术教育工作倾注了毕生心血。20年代,他先后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40年代,他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徐悲鸿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思想体系和教育体系。在他看来美术教育是第一位的工作。


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才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影响深远。